全器作動物形穩立狀,以獸口為流,背部正中央留有圓洞安蓋,蓋面有鈕,鑲有銅絲紋飾。通體以銅絲飾斜角雲紋,頭部鑲嵌綠松石,耳及臉部嵌銀絲,眼珠嵌金為飾,頸上鑲嵌金黃項圈一條。器表為黑褐色,腹背有多處大遍銅綠。此器充分運用金屬材料與綠松石,反應出戰國時期風行的鑲嵌技術。
這種將玉石或金屬鑲在青銅器表面的裝飾手法,稱作「金銀錯」,在戰國時期非常流行,製作時,工匠先在銅器表面刻出帶有凹槽的圖案,再把細細的金屬絲一圈一 圈繞進凹槽裡,最後再把表面磨平。如今金屬絲雖然部分已經脫落,並且因為氧化而失去了光澤,但我們仍可想像它原本光芒四射的亮麗模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