椪風茶的名稱由來,據說是早期有一位北埔人將椪風茶外銷到台北大稻埕,因為它賣的價格高於市價幾十倍,所以他回來就跟大家講說,他一斤茶賣了多少錢,大家都不相信,於是都講他是在椪風,所以這種茶就被叫做「椪風茶」了。這種讓人願意以高價收購的茶,種植方式跟一般的茶園不同,像小綠葉蟬虫雖然是茶樹的主要害蟲,但卻可以幫助茶農製造出高級的椪風茶。
椪風茶的產季是在夏季國曆六、七月間,以節氣來計算是在芒種到大暑之間,以受到小綠葉蟬咬食過的青心大石種茶樹的嫩葉,用手採下一心一葉或一心二葉的嫩葉為茶菁,採重度發酵方式所製作出來的烏龍茶。因為製成的椪風茶茶心銀白,品質優良者,其整批茶葉外觀有紅、白、黃、綠、褐等五色。故又稱為「白毫烏龍茶」或「五色茶」。在北埔鄉也稱為「番庄仔」或「番庄馬龍」,其他還有「香檳烏龍茶」、「東方美人茶」、「椪風茶」 等多種名稱,而最有名者還是被稱為「椪風茶」。不管椪風茶的名稱如何,總之它是臺灣烏龍茶中算是高品質的代表。
除了種植的方式不同之外,聽說要品嚐椪風茶也需要獨門的技巧。真正的椪風茶有三絕:
第一絕,以溫開水泡椪風茶是用八十五到九十度水,這樣的水溫剛好能誘發茶香,又不會燙損風味,堪稱是茶道中的一絕。
第二絕,泡泡多才是上品,泡泡越多,香氣和滋味越好,可別以為泡沬多是茶葉不純的緣故,也就是說茶色清澈而泡沬綿細的茶,才是椪風茶的極品。
第三絕、喝椪風茶的時候要發出很大的聲音,才能鼓動它的味道、氣味到鼻腔,然後擴散到舌頭、整個口腔之中,也才能品嚐到椪風茶真正的香氣跟滋味。
茶葉在新竹縣北埔的歷史上是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因為北埔的土壤富含腐植質及鐵鎂,加上多屬丘陵地形,山坡地排水良好、氣溫適中,雨量分佈均勻又充足。故早在清光緒年間便有茶葉的種植。日治時代後期,當時的北埔庄長姜瑞昌,有鑑於茶業之隆衰影響北埔發展甚鉅,故傾全力推展北埔茶業,並與姜阿新合力將北埔椪風茶推至全台甚至世界的舞台。
1934年姜阿新更與三井農林會社合作於北埔設置紅茶製造工廠,1940年北埔的茶業達到最高峰。戰後初期產量略微減少,但自1980年代起,隨著經濟轉型與外銷競爭力逐漸喪失,大型製茶工廠逐漸消失,北埔的茶園面積大量減少。
台灣茶業的興衰與姜阿新事業有極密切的關係,他創立的永光茶葉公司大都銷往香港與日本,當時在台灣茶葉界掀起「姜阿新的旋風」而有「茶虎」之名。日治時期台茶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提供穩定的市場,故能維持一定的出口成績。二戰後由於南洋、印度等主要茶區,短期內無法恢復出口,使得當時的台茶獲得很好的出口時機。台灣的茶業不斷的擴充,姜阿新的事業也在此時達到韻峰。但隨著南洋、印度等地茶業的復甦,台茶隨即開始面臨嚴酷的挑戰,加上「茶金」時期的大量種植,製茶廠的開放以及茶商參雜和銷價競銷的影響下,使得台茶開始面臨危機。台茶外銷的黃金歲月不再,姜阿新的事業也受到相當的影響。
姜阿新的事業雖然已走入歷史,但由於他對茶業產銷的積極投入,不但帶來北埔茶業的發展,也為北埔帶來繁榮與發展。在其事業顛峰時期,也能兼顧了當地文教,捐地興學造福鄉梓。其興建之「洋樓」也成為新竹縣之縣定古蹟,對增進北埔之文化內涵有其一定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