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顯示具有 鐵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鐵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合興站折返式鐵路之昔日與今日

       合興為昔日"南河和興庄"簡化而來的地名,又名十分寮。位於沙坑與橫山兩聚落之間。
       嘉慶末年泉籍福佬以陳福成為首,曾來此地開墾,光緒年間,再有鐘阿統來到此處,並邀集好友設置腦灶,大量開採樟腦,腦灶的計算是以十灶為一分,十分寮的面積,慨算起來該有一百灶腦寮的土地。
       內灣支線在九讚頭站開始進入山區,到了合興站剛好是斜度千分之25的爬坡段,因此,合興站便成為台灣少見的「折返式站場」(SWITCH BACK),為貨運火車提供安全的停靠站。
       折返式車站通常出現在坡度很大的單線鐵路,早期的火車,尤其是載重的貨物列車,因煞車力不足,為了火車能夠安全停靠,因此,需要平緩的月台供列車「停靠」 或「待避」。合興設此設施,除了可確保鐵道安全,另外還可以來充當火車調度站使用或是火車裝運貨物的裝卸站。
       合興站後來以輸送水泥為主,水泥廠停產之後,車站也跟著沒落,降為招呼站。台鐵一度考慮廢站,所幸「追火車愛情故事」男女主角曾春兆和彭智惠夫婦出面認養,才使舊車站得以保留,從此也讓合興多了一個「愛情車站」的美稱。
       新竹縣政府現在推動了一線九驛內灣夢之鐵的計畫,將此處設定為台灣漫畫夢工場的場址之一,進行修繕動作,並且委由薰衣草森林團隊營運,現今已經整修完成,並正式開放給民眾一睹浪漫愛情車站的風采。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一線九驛動漫夢之鐵-合興車站

人是唯一,願意為愛吃苦的動物。
痛苦是愛的試煉,會讓我們茁壯。
長成苦楝樹的樣貌,兩兩相依,直到停止呼吸。~~
       合興車站的浪漫愛情故事,是因為這個愛情故事的主人出面認養後,才得以將此站保留下來,但是保留下來後, 卻只是成為一個社區公園。
       新竹縣政府在一線九驛動漫夢之鐵的計畫開始推動之後,重新修復站體,而當地薰衣草森林的經營團隊希望將此浪漫的愛情故事分享給更多人,決定承接營運的工作,期望將新竹地方的觀光能量提升。
       園區內仍保留著古樸日式木造的車站建築,舊式的售票口擺設保有原始的風味。兩艘退役的藍色柴油火車改造成遊客可以休憩的場所,裡面擺滿了經典的漫畫,折返式的鐵軌靜靜地躺在園區內的地上,見證著台灣鐵道的歷史。園區內還有許多別緻用心的設計,值得大家細細品嘗。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嵯峨野線浪漫小火車

       嵯峨野線是西日本旅客鐵道(JR西日本)所經營的一條鐵路路線,是山陰本線由京都至園部路段的別稱,這個別稱由1988年3月13日開始使用。由於島根縣、鳥取縣兩個位於山陰地方的縣市的居民希望保留「山陰」的名字作為此路線的名稱,此路線有時亦會被稱做嵯峨野山陰線或山陰嵯峨野線。
       嵯峨野浪漫小火車(嵯峨野Torokko列車),是從嵐山到龜岡,緊沿著保津川陡峭的峽谷所建的鐵路。天氣許可的時候時候火車會有露天車廂。這火車之旅通常會跟做套裝行程。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和歌山電鐵貴志川線

貴志車站(貴志駅)是一位於日本和歌山縣紀之川市(紀の川市)貴志川町神戶、由和歌山電鐵所經營的鐵路車站。貴志車站是和歌山電鐵貴志川線的終點站,也是所在地貴志川町的主要車站。過去在南海電氣鐵道經營的時代,貴志曾有站員駐守,但在2006年時貴志川線移交給地方第三部門鐵路業者和歌山電鐵經營之後,就改為無人車站。為了提升地方路線的利用與周遭地區的觀光,和歌山電鐵在2007年時,任命了車站內附設賣店「小山商店」所飼養的一隻8歲三毛貓「小玉」(たま)為貴志車站的站長,一時引為話題,除了替車站帶來人潮之外,與小玉有關的周邊商品也造成熱銷,並被許多與鐵路或寵物有關的專門媒體報導。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阿里山森林鐵路嘉義至奮起湖自103年1月28日正式復駛營運

        阿里山森林鐵路現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所有。原由林務局屬下的嘉義林區管理處經營,2008年6月19日至2010年3月22日間曾以OT(委外經營)模式轉由宏都阿里山公司經營(不過宏都另外併入沼平車站、北門車站站區開發案,統稱為BOT模式)。委外經營契約終止後,由嘉義林區管理處收回自營。 為了長期發展,臺灣鐵路管理局自2013年5月1日起協助阿里山林鐵的營運工作,預計2016年全面移交台鐵經營。
       阿里山森林鐵路,一般多簡稱為阿里山林鐵、「阿里山小火車」,為臺灣唯一仍在營運的高山林業鐵路系統,各路線皆位於嘉義縣市境內。該鐵路乃是日治時期為了將阿里山林場產出之林木向外輸送而建設;整個系統主要有一條起點自嘉義市嘉義車站、終點在嘉義縣阿里山鄉阿里山車站的主線(又稱阿里山線),以及眾多遍佈阿里山山區的木材搬運線所構成。今日開放客運的部分,包括主線及其附屬區間的「神木線」、一條早期搬運線「眠月線」、一條為觀日而修築的「祝山線」。阿里山林鐵尚有幾條供林場作業用的支線,統稱為「林場線」,不過幾乎已經停用廢棄。
        在台灣,阿里山森林鐵道曾數次被冠上一些耀眼卻未證實的頭銜。自1986年與大井川鐵道締結為姐妹鐵路之後,諸如「世界三大登山鐵道之一」等頭銜開始陸續出現。到了1990年,林務局森林育樂組重新定義「世界三大登山鐵道」之後,連「世界三大僅存的登山鐵道之一」此一頭銜也開始出現在各大媒體,絲毫不知此說法有著考證不清的疑問存在。此類頭銜的來源可能是「世界登山鐵路三姊妹」之轉化。
        2002年,文建會完成世界遺產潛力點評選後,為了完成國際說帖,此類頭銜的來源才正式引發質疑:2003年由台灣知名鐵道學者蘇昭旭率先提出更正,事實上,根本沒有一個具足夠國際公信力的單位曾公佈或宣稱阿里山森林鐵路為三大僅存的登山鐵道,而目前仍在運行的山嶽鐵道僅計瑞士一地便至少有十七條。而無論是臺灣媒體所指稱的三大登山鐵道中之另兩條鐵道(日本大井川鐵道、瑞士BRB登山鐵路),抑或是1993年7月8日由林務局森林育樂組公佈三大說法(阿里山森林鐵路、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及智利與阿根廷的安地斯山橫貫鐵路),三大登山鐵路之頭銜皆僅於台灣使用。


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台鐵最美支線,深澳線 2014年1月9日恢復客運(觀光資源)

         深澳線是由臺灣鐵路管理局經營的鐵路支線,於1989年停止客運業務,僅保留一小段作為深澳電廠煤運專用線。2007年因電廠改建而停用,現因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啟用,於2014年1月9日恢復客運

        深澳線沿線區域原本有日治時代昭和11年(1936年)完工營運,經基隆八尺門、八斗子、深澳至水湳洞(濂洞)的礦業鐵路,當時列車票價表裡程表上印的是「基隆濱町」至「瑞芳街」,「濱町」即八尺門、目前舊漁會大樓一帶,「瑞芳街」就是水湳洞,並取水湳洞山上盛產金礦之金瓜石聚落,名為金瓜石線。戰後初期由台灣金屬礦業公司承接,但因財務狀況不佳、無力經營後,於1962年8月26日全線廢止。
       台鐵另行新建由八斗子改彎向瑞芳接軌,路線標準較佳的深澳線。瑞芳-深澳段於1965年4月8日開通,並且開始辦理整車貨運;1967年8月25日延伸通車至水湳洞,兼辦客、貨運。
後來為配合北部濱海公路興建,海濱、濂洞兩站於1977年12月1日停止營運;次年1月11日海濱站恢復營運。但隨著道路完工後公路交通的競爭,全線最後仍於1989年8月21日停止辦理客、貨運,僅保留瑞芳站至深澳火力發電廠的區間,供運煤列車行駛。但因深澳火力發電廠進行拆除改建,自2007年9月6日起全面停止運煤業務,深澳線因而暫時停駛。 2008年將深澳坑冷凍廠旁的深澳線高架路段與汽機車路段合併,並建造平交道,開始為2014年的海科館-瑞芳的深澳線準備。
       然而,由於座落於八斗子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預定於2013年開館,相關部門在建館之初即計畫利用本線恢復客運業務。但地方亦有利用其路基興建基隆輕軌計畫聯結至基隆車站的見解,但最後仍決定優先深澳線恢復客運,並斥資五千五百萬元改善路線標準,並於2014年1月9日起正式恢復營運載客。         

       恢復客運的深澳線每日開行62列次,區間為瑞芳=海科館間。至於海科館之後,經一號隧道至八斗子車站段由於可眺望海景,亦在改善路線範圍內,但初期暫不恢復客運。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北海道鐵道 3 大人氣列車

        北海道旅客鐵道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語:北海道旅客鉄道株式会社/ほっかいどうりょかくてつどう),經常簡稱為JR北海道或JR Hokkaido,是1987年4月1日日本國有鐵道(JR)分割且民營化之後,七個新成立的鐵路公司之一。JR北海道是以日本北海道地區作為主要的營業範圍,其企業識別色是淡綠色,屬於日本國內第一種鐵道事業者的分類。
        每年JR北海道都會推出期間限定的冬季觀光列車,由於路線跟採用的車型有特色,而且途經的也是冬季的人氣景點道東一帶,所以真的蠻受海外旅客歡迎, 是為實在是很難得的列車體驗。

SL冬の湿原号 (SL冬之溼原號)
特色:蒸氣火車!
運行日:1月18、19、25、26及2月1日至3月9日
運行區間:釧路 – 標茶/川湯溫泉(往川湯僅限1月內班次)
時間表:1日1往復
1120釧路發、1414川湯着;1456川湯發、1717釧路着
1120釧路發、1235標茶着;1402標茶發、1519釧路着
註:5両編成,全指定席設定,JR北海道PASS使用可   


流氷ノロッコ号 (流冰知床號)
特色:可看到北海道流冰!
運行日:2月1日至3月9日
運行區間:知床斜里 – 網走
時間表:1日2往復
2号車:0855知床斜里發、1000網走着
1号車:1025網走發、1122知床斜里着
4号車:1157知床斜里發、1257網走着
3号車:1357網走發、1455知床斜里着 

註:5両編成,指定席 x 2,自由席 x 3,JR北海道PASS使用可   

流氷特急オホーツクの風 (流冰疾風號)
特色:往來札幌及網走之間的特急列車
運行日:2月1日至3月9日
運行區間:札幌 – 網走
時間表:1日1往復
0755札幌發、1347網走着(可接駁「流氷ノロッコ号」3号車往知床斜里)
1417網走發、1959札幌着
註:5両編成,指定席 x 4,自由席 x 1,JR北海道PASS使用可





http://www.jrhokkaido.co.jp/press/2013/131030-1.pdf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北海道的特急鄂霍次克風號

被冷冽的空氣包圍,北海道化身為無垠的雪世界。
暢遊冬季的北海道,搭乘舒適、安全、迅速的火車是最佳選擇。在釧路濕原遇見展翅慢舞的丹頂鶴,在網走觀賞流冰覆蓋鄂霍次克海壯觀的風景。火車串連起各地主要觀光景點,可盡享冬季北海道的樂趣。
JR 北海道,在札幌及網走之間行駛特急列車"流冰特急鄂霍次克之風",一天有 5 班次來回,車内寬闊,車頂設有天窗,陽光灑入車内非常明亮。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淺田次郎之鐵道員

        鐵道員,是一部發表於 1995 年的日文短篇小說,作者是淺田次郎。在平成 7 年(1995年)11 月在 "小説すばる" 開始連載。其後於 1997 年 4 月與其他七部短篇小說一起由集英社出版成一本短篇小說集。
        這個作品主要是描寫一條即將被廢止的地方鐵道路線車站站長,他在經歷了事故變遷之後才得來幸福的探訪。
        主人翁佐藤乙松,是北海道一條地方鐵道「幌舞線」終點站"幌舞站"的站長。從前該線因為為附近的煤礦運送而十分風光,但煤礦停止開採後,鐵道就只剩下提供當地居民對外交通的用途。學生放寒暑假時,經常是空車在跑,因此而被列入廢線名單。佐藤拒絕了多年老友兼同事的邀請,在退休後調到國鐵附屬的飯店。他堅持要守在幌舞站,直到廢線為止。其女兒幼時因病夭折,而妻子亦在不久前逝世,因此佐藤過著孤獨的生活。
        在一天下雪的日子,佐藤在月台鏟雪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女孩抱著一個舊式的洋娃娃跑到車站。該洋娃娃被遺落在候車室由站長撿到,有個女孩前來認領這個洋娃娃,佐藤以為是該小女孩的姐姐。後來有位穿著舊式中學制服(水手服)的少女前來。這三個女孩其實是佐藤以前夭折的女兒佐藤雪子,為了報答父親而現身。佐藤知道這三個女孩其實就是他的女兒後沒多久,就倒臥在月台上去世了。
        電影版鐵道員中,乙松站長勤務的場景"幌舞站",是在經改造的 JR 北海道根室本線幾寅站取景。但真實的幾寅站並非如電影是終點站,而是經細緻改裝的中途站。例如站中設置模擬的臂木式號誌機。而片中的
キハ12 (Kiha 12) 柴油客車因為實車已全數報廢,因此是利用 キハ40 764 這輛加以改裝,重現成 キハ12 形。片頭奔馳中的蒸氣機車 D51 498 車內場景是在大井川鐵道以 C11 227 這輛拍攝成的。
        本作品是第 117 回直木賞受獎之作,銷售量達 140 萬部以上,是 1997 年日本最佳暢銷(Best seller)的代表書籍。1999 年改編成電影,由降旗康男執導,高倉健主演。電影在 2000 年得到第 23 屆(1999 年度)日本學院賞的最佳影片及最佳男主角等主要獎項。1999 年在改編電影之後,講談社在"月刊 Afternoon" 9月號開始連載永安巧(ながやす巧)繪畫的漫畫,並在同年單行本發售。在 2002 年於朝日電視系,播放其青春時代編的劇集。





鐵道員電影原聲配樂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新竹鐵道史料文物展

火車快飛~新竹鐵道史料文物特展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內灣支線之一線九驛


新竹縣的內灣線一直是擁有多元風味的鐵道,它既復古懷舊、又充滿新潮的可能性。內灣支線小火車為臺灣鐵路三支線之一,遊客至內灣由竹東搭乘內灣支線小火車,可以來趟難忘的懷舊之旅。
內灣的油羅溪寬約有100公尺,從公路俯視下,廣敞的河床、翠綠的林野加上曼妙的吊橋風光,好似人間仙境。由於油羅溪床上有橫懸著五座吊橋,因此內灣風光就以吊橋名聞遐邇。內灣吊橋下的溪畔淺處可抓蝦、摸蟹;深處可游泳;沙灘處可烤肉、露營,是假日郊遊絕佳去處,彷
彿讓人置身於電影當中。
另外,內灣老街上的廣濟宮、火車站、戲院、內灣吊橋處處充滿懷舊的景點。而其中劉興欽漫畫筆下的阿三哥與大嬸婆鮮活的圖記已成為內灣的標誌,老街上妙趣橫生的漫畫及近來興起的野薑花粽等特產,都為內灣老街增添幾許濃濃的人情味。
因為新竹縣是包括劉興欽大師在內臺灣多位知名漫畫家的出生地,臺灣的第一家漫畫出版社「新高漫畫集團」也成立於新竹縣。因此,現在縣政府已向交通部觀光局申請了兩億多元的經費,並結合了漫畫、旅遊和樂活的觀念,要將內灣線上的九個車站(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及內灣,此即一線九驛)一一的變幻出讓人活潑的動漫元素。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溝裡頭的那車站「溪口車站」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富貴(南河)車站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合興車站

古樸日式木造建築的合興車站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的合興車站,屬於內灣支線沿途的車站,合興最早稱為「十分寮」,由於早期內灣附 近是以樟腦提煉為主要經濟命脈,因此十分寮的地名就是以製樟腦寮命名的。一進入車站古樸的日式木造建築映入眼簾,走入站內還有售票窗口的擺設,不過早在 89年10月後這裡被裁為招呼站就不再賣票了。
有著愛情火車站的浪漫美名
曾經合興站的站房漸被棄置,台鐵一度打算廢站,後來一對夫妻出面認養舊車站,於是促成了合興車站 的重生,該站也因為這對夫妻的故事而聲名大噪,繼而被媒體冠上「愛情火車站」這個浪漫的別名。站內也寫著這對夫妻的故事:1958年,就讀新竹中學高一的 曾春兆,在火車上認識鄰校成績全年級第一名的女孩。1960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的那天,他睡過頭,眼看著第一班火車開走。沒有計程車,也沒有其他交通工 具。他當時心想,若因趕不上考試而留級,和那位女孩的友誼勢必無法繼續。曾春兆唯一的選擇:追火車,他沿著鐵路跑了2.1公里到下一站-九讚頭追上。多年後也追上了她-彭智惠。

特殊的折返式車站
合興車站還有一項非常特殊的設計,若仔細觀察車站月台的設計,你會發現這裡有兩處「分離」的月台,如果你搭過阿里山森林鐵路,對於折返式的爬坡方式應該不陌生,只不過阿里山鐵路沒有把車站設在鐵軌折返的地方,而合興車站的設計就是將車站擺在折返之 處,因此會有兩處分離甚遠的月台。這種「折返式車站」的運作簡單來說就是列車進站時並不直接停靠月台,而是要將列車駛離車站再 以倒車的方式進入另一股通往月台的軌道,這種方式在臺灣非常少見。早期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為合興車站的鐵軌正線的位置適逢千分之25的上坡轉彎處,因次 為了列車能安全停靠之故,尤其是載重的貨物列車,必須設計平緩的月台來供列車「停靠」或「待避」,是台灣少見的「折返式的車站」。目前內灣支線列車由柴油 電聯車來行駛,再加上沒有列車待避的問題,因此想要體驗「倒車入站」的機會恐怕相當難得了。

早期運送水泥原料的支線
就車站的規模來看,這裡過去似乎有段輝煌的歷史,合興車站所屬的內灣支線是在日據時代完成路基工 程,民國36年10月5日先完成新竹竹東段的鐵軌鋪設,39年12月竹東至合興通車,40 年9月內灣線正式全線通車。從站內保有多股軌道的遺跡,應該可以驗證這段歷史,因為這裡早期曾仰賴水泥原料的運送而紅極一時,目前在車站的附近仍舊保有運 送水泥原料的空中覽車,當時一車車的石灰石原料就由關西赤柯山以空中纜車運到合興,再由火車運到台泥竹東廠煉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