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8年9月4日 星期二

漢堡發展史

        很少有東西比漢堡更有美國味的了。然而,漢堡的歷史可是比美國的歷史更悠久! 前幾天M公司才發生大麥克之亂,今天我們來看看漢堡發展史。
        韃靼牛肉(Steak tartare),又稱「他他牛肉、野人牛肉」,是新鮮的牛肉、馬肉用刀剁碎而成的一道菜式。據說是十三世紀時,蒙古人把它散布到亞洲各地。在這段時間,蒙古戰士會把切碎的肉放在馬鞍下好讓肉質變得更軟嫩且更容易食用。蒙古人把這道菜帶到了俄羅斯以後。在那裡,它變成一道廣受喜愛的一道菜餚,就被稱之為「韃靼牛肉」。這是生的牛絞肉配上一顆生蛋。到了十七世紀,俄羅斯人又把韃靼牛肉帶到德國港口城市「漢堡」。於是當地人有了烹煮它的想法。而這道料理就被稱為「漢堡排」。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來自漢堡的旅人帶著他們當地受歡迎的菜抵達了美國沿岸。一八九一年,有一位名叫奧斯卡.韋伯.比爾畢的美國人在他飼養牛的農場裡舉辦了七月四日國慶派對。他將炙烤牛絞肉的肉餅,把它們放在小圓麵包上,於是現代的漢堡就因此而誕生了。




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十年上海看浦東、百年上海看外灘、千年上海看七寶

        十年上海看浦東、百年上海看外灘、千年上海看七寶。位於上海市閔行區的「七寶古鎮」,建於北宋時期,於明清時代盛起,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七寶鎮的由來,有二個說法,
一、七寶鎮,流傳有七樣寶貝。一般傳說為「飛來佛、金字蓮花經、氽來鐘、神樹、玉斧、金雞、玉筷」這七件寶物,所以被稱之為「七寶古鎮」。這些寶物大部分已經毀損或是報廢。只剩下了氽來鐘。
二、七寶鎮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到北宋時已初具規模。其名稱來源於當地的寺廟「七寶寺」,但現在已不存了。
        七寶古鎮的面積有18.1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63萬人。現在的七寶鎮是上海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蒲匯塘橫貫古鎮,河上有數座各具特色的橋樑。古鎮老街在展示古鎮風貌的同時也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
        七寶古鎮以七寶老街為中心,是上海西南郊一座歷史悠久且聞名遐邇的古鎮。在上海市政府近幾年的開發下,除了重現古貌外,「七寶古鎮」因為交通便捷的優越位置、物美價廉及讓人垂涎三尺的各式特色小吃,也成為上海當地民眾及來上海旅遊的遊客們訪舊懷古的景點之一。七寶老街上,古色古香的石頭路、小橋都彌散著質樸的特色;琳琅滿目的商鋪緊緊相連,在整條街上您可以看到具有江南特色的飾品店,精緻的刺繡、木質的飾品、古玩、字畫等特色商品。
        來到七寶鎮除了古老的街道外,必須要嚐嚐當地的小吃,其中有龍袍蟹黃湯包、老街湯圓、臭豆腐、七寶方糕、龍鬚糖..等,尤其百年老店的龍袍蟹黃湯包相傳已有140年歷史。
        蟹黃湯包為江蘇傳統美食,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其特色就是皮薄如紙,以製作"絕"、形態"美"、吃法"奇"出名。蟹黃湯包的製作原料為螃蟹的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其中龍袍蟹黃湯包和靖江蟹黃湯包較爲出名。龍袍蟹黃湯包相傳曾為朝廷貢品。其始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相傳乾隆六下江南時,品嘗了鄉民們特地為其製作的以蟹黃蟹肉等為餡的包子以後,龍顏大悅,連聲讚美「好吃、好吃」,鄉民們也受寵若驚,便稱此種包子為「乾隆湯包」,在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龍袍蟹黃湯包以其用料講究、配方獨特、製作精良、難以仿製而著稱,僅製作工序就多達33道。長期以來龍袍蟹黃湯包絕技傳人恪守「不外傳」的祖訓,使其更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媽祖的臉到底有幾種顏色?

        一般的觀念中,媽祖只有一位,名字叫做林默娘,但是為什麼我們又常聽到媽祖又分為「大媽、二媽、三媽….」甚至有六媽。其實這些不同稱謂的媽祖其實都是同一位神明,就是媽祖本人。但是這數字又代表什麼意思呢?
       當媽祖廟蓋成讓大家拜拜時,通常媽祖的神像只有一尊,通常是這間媽祖廟最早的神像,所以稱為大媽。隨著廟宇越來越大,信眾也越來越多,媽祖的「工作」也越來越多。比方說要出巡云街時,如果把大媽的神像請出去出巡,那廟裡不就沒媽祖了嗎?所以廟裡通常會再刻第二尊媽祖神像,讓大媽隨時在廟裡坐鎮,二媽就可以出巡或者作其它「工作」。
       隨著媽祖的「工作」越來越多,所以要「分工」,神像也越刻越多。第一尊刻的就叫大媽,第二尊刻的就叫二媽,第三尊刻的就叫三媽,以此類推….。
       俗諺:大媽尊貴鎮殿、二媽出巡食便、三媽救苦出戰,就是這樣的道理。大媽粉面代表慈悲、二媽金面代表得道、三媽黑面代表救苦救難。三媽是黑面媽祖,叫做「黑面三媽」。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北埔男相觀音

        客家人講究風水,北埔村以秀巒山為樂山,北埔慈天宮則穩坐龍穴,護衛著聚落裏的人民。慈天宮除了祭祀祈福外,也是公眾集會議事之所,在北埔聚落內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般民居宅院中的「祖堂」,既位於紀念性的中軸線上,又是最高大、最堂皇的廟宇。
        慈天宮奉祀的是台灣罕見的男相觀音。主神為觀音菩薩,配神為天上聖母、五穀神農皇帝、文昌帝君、三山國王、三官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其旁從祀淡水同知李嗣鄴、姜秀鑾、姜榮華等三人。這種諸神合祀,佛道不分的現象在臺灣廟宇雖是常見,但是慈天宮卻是因眾神合祀,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的籓離。
        慈天宮的出現與金廣福墾拓有關,應是道光15年之後。據傳所祀的觀音菩薩,原為粵籍墾首姜秀鑾自大陸奉迎而來。當他與閩人周邦正合組金廣福開墾時,將神像攜入北埔,建一小寮奉祀。由於開墾之初與原住民爭戰屢有傷亡,墾民隘丁都會前往禱祝,以祈求平安順利。


2018年5月7日 星期一

魁星踢斗

        魁星,原為奎星「屈曲相鈞,似文字之書」,被認為是主宰文運之神,又稱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 因「魁」與「奎」同音,并且有「首」意思,所以「魁」代替了「奎」字。
        北斗七星的前四顆星,排列成斗狀,稱為魁星。魁星踢斗,獨佔鰲頭,乃係掌管文人運程的文曲星,後來取像為魁梧大漢之形,一個典型的魁星神像,左腳踢星斗,右腳踩魚身龍頭的鰲魚,象徵魁星踢斗,獨佔鰲頭,可佑學子考取功名,加官進祿!
        明朝年間,魁星爺在一次進京赴考途中經過一處山崖,不慎失足跌落懸崖山谷之中,滿身受傷,五官變形,幸蒙山神福德解救得免於難,但魁星爺憑一身志氣,仍然忍痛勉強赴京應考,結果高中狀元,而「獨占鰲頭」的由來是與魁星爺有關的,所謂「魁星點斗,獨占鰲頭」是也,即表示魁星爺用筆點定應試學子的名字,就能高中金榜。
        唐宋之時,皇宮正殿台階正中石板上,雕有龍及鰲,考中的進士要站在台階下迎榜,僅狀元一人站在鰲頭上迎榜,以示為首及尊榮,故稱獨占鰲頭,古代時科舉放榜形式,乃是拆一名、唱一名和填一名,方法是從第六名倒回來揭曉,一直填到最後一名,再重頭開始宣佈前五名的高中者,這前五名就叫作「五魁」,第一名的狀元叫「魁首」,可見魁星爺與考試的關係是很密切的,相傳文昌帝君是專門執掌人的「祿籍」(就是學運),而魁星帝君則是掌管中或不中,所以民間有句話叫「魁星點狀元」就是此意。
        魁星統天庭司文運、主科舉,被視為功名財運亨通的守護神,供奉魁星,可增加自己的學業和競爭能力。 應考,結果高中狀元,而「獨占鰲頭」的由來是與魁星爺有關的,所謂「魁星點斗,獨占鰲頭」是也,即表示魁星爺用筆點定應試學子的名字,就能高中金榜。



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金包銀,斗子砌磚牆

金包銀,不是秋鳳姐的金包銀嘿!!
斗子砌,是將面磚組立成一個盒狀的長方體,內部再填以黏土、石礫,這種磚牆比起一般的實心磚牆更富色彩和幾何光澤變化,其排列出來的「丁」字也有著人丁興旺的意思,人稱"金包銀"。以前的"好野人"會將私房錢或金飾置放入內部空心處。

朋友丫,家裏如果還有老磚牆,要趕快去挖挖看喔…。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懷素自敘帖

懷素,本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以草書聞名於鄉里,北上長安、洛陽後,當代名流公卿亦紛紛贈詩讚美其書藝。《自敘帖》,為唐朝書法家懷素的墨寶。寫於代宗大曆十二年(777年),以草書寫成。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敘帖〉就是摘錄時人贈詩及顏真卿的序寫成的自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