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赤崁樓


荷蘭人於明永曆七年(西元1653年)所建,時稱普羅民遮(Pro-vintia)城,為其商業與行政中心,俗謂紅毛城或番仔樓,又以地居赤崁,通稱赤崁樓,臨海聳立,隔臺江(現已淤積)與台灣城(今安平)互為犄角。
  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驅荷復台,置承天府署於此;並曾駐蹕樓內九個月的時間;因此,赤崁樓也是漢人在台灣最早設立的行政中心。入清後,因地震與兵燹頻仍,孤城傾毀(部分城垣 仍在);光緒年間,民間及官方先後於此建造大士殿、海神廟,以及包括文昌閣、五子祠在內的蓬壺書院等,成為一座集合廟、閣、殿、祠與書院於一堂的中國式建 築群。
  這座古老的建築,層層累積了荷蘭、明鄭、清代、日據、以迄光復後的歷史遺存;一座赤崁樓,幾乎就是台灣近代歷史的具體縮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