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102年領隊職訓帶團服務計畫書題目


我國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昨起邁入第六年,陸客自由行成未來發展重點

我國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昨起邁入第六年,陸客自由行成未來發展重點。內政部移民署副署長何榮村昨天表示,八月一日起首度推出陸客自由行多次簽,過去一年內來台自由行兩次的陸客即符合資格,可申請未來一年內不限次數來台旅遊,「想來一百次都可以。」
 昨天為開放陸客來台邁入第六年首日,台灣海峽兩岸旅遊觀光協會(台旅會)與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在圓山飯店舉辦海峽兩岸觀光交流圓桌會議。雙方皆認為,過去五年兩岸觀光交流交出亮眼成績單,未來將進一步合作,達到每年雙方交流人次突破千萬大關。
 今年八月廿六日中國共有廿六個城市可來台自由行,交通部觀光局統計,今年上半年來台自由行陸客達廿萬六千八百廿三人次,針對自由行城 市逐步開放,移 民署推出更便利的措施。何榮村指出,八月一日上路的自由行多次簽申請條件,為過去一年內來台兩次自由行的陸客就能申請;中國發出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大通證)若為多簽,也可辦理一年多次簽。
 何榮村表示,二一一年六月啟動陸客自由行以來,共有四十五萬一千八百八十四人來台自由行,其中一萬人來台達兩次,回頭率高。來台自由行的城市主要集中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其它已開放的城市來台自由行人數不多,盼簡化來台手續、增加多次簽之後,可吸引更多陸客來台自由行。
 交通部觀光局指出,今年陸客自由行擬定四十三萬人次目標,可望因開放多次簽提前達成。觀光局長謝謂君表示,陸客開放來台以來,已超越港澳日本成入境第一,五年來國內旅館增加超過五百家,預 計二一六年可增加超過一千家,觀光旅遊扮演兩岸交流的火車頭角色。
 海旅會會長邵琪偉指出,兩岸旅遊交流步入「快車道」,兩岸在和平關係的發展背景下,過去五年為兩岸交流發展速度最快、成果最豐碩的時期,並推動兩岸經濟社會共同發展。未來雙方盼增加人員交流、提升旅遊品質、雙向培養人才等方向努力。

合興車站

古樸日式木造建築的合興車站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的合興車站,屬於內灣支線沿途的車站,合興最早稱為「十分寮」,由於早期內灣附 近是以樟腦提煉為主要經濟命脈,因此十分寮的地名就是以製樟腦寮命名的。一進入車站古樸的日式木造建築映入眼簾,走入站內還有售票窗口的擺設,不過早在 89年10月後這裡被裁為招呼站就不再賣票了。
有著愛情火車站的浪漫美名
曾經合興站的站房漸被棄置,台鐵一度打算廢站,後來一對夫妻出面認養舊車站,於是促成了合興車站 的重生,該站也因為這對夫妻的故事而聲名大噪,繼而被媒體冠上「愛情火車站」這個浪漫的別名。站內也寫著這對夫妻的故事:1958年,就讀新竹中學高一的 曾春兆,在火車上認識鄰校成績全年級第一名的女孩。1960年,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的那天,他睡過頭,眼看著第一班火車開走。沒有計程車,也沒有其他交通工 具。他當時心想,若因趕不上考試而留級,和那位女孩的友誼勢必無法繼續。曾春兆唯一的選擇:追火車,他沿著鐵路跑了2.1公里到下一站-九讚頭追上。多年後也追上了她-彭智惠。

特殊的折返式車站
合興車站還有一項非常特殊的設計,若仔細觀察車站月台的設計,你會發現這裡有兩處「分離」的月台,如果你搭過阿里山森林鐵路,對於折返式的爬坡方式應該不陌生,只不過阿里山鐵路沒有把車站設在鐵軌折返的地方,而合興車站的設計就是將車站擺在折返之 處,因此會有兩處分離甚遠的月台。這種「折返式車站」的運作簡單來說就是列車進站時並不直接停靠月台,而是要將列車駛離車站再 以倒車的方式進入另一股通往月台的軌道,這種方式在臺灣非常少見。早期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為合興車站的鐵軌正線的位置適逢千分之25的上坡轉彎處,因次 為了列車能安全停靠之故,尤其是載重的貨物列車,必須設計平緩的月台來供列車「停靠」或「待避」,是台灣少見的「折返式的車站」。目前內灣支線列車由柴油 電聯車來行駛,再加上沒有列車待避的問題,因此想要體驗「倒車入站」的機會恐怕相當難得了。

早期運送水泥原料的支線
就車站的規模來看,這裡過去似乎有段輝煌的歷史,合興車站所屬的內灣支線是在日據時代完成路基工 程,民國36年10月5日先完成新竹竹東段的鐵軌鋪設,39年12月竹東至合興通車,40 年9月內灣線正式全線通車。從站內保有多股軌道的遺跡,應該可以驗證這段歷史,因為這裡早期曾仰賴水泥原料的運送而紅極一時,目前在車站的附近仍舊保有運 送水泥原料的空中覽車,當時一車車的石灰石原料就由關西赤柯山以空中纜車運到合興,再由火車運到台泥竹東廠煉製。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華航擴大服務嘉南旅客,台南-香港今首航

華 航(2610)擴大服務嘉南區域旅客,今(18)日宣佈開航台南-香港航線,成為台南機場首家飛航香港航線的航空公司,也是第一家提供台南機場國際定期航 班服務的航空公司;華航指出,該航線可提供南部旅客赴港或轉往中國各航點的服務,可節省旅客往返高雄機場時間,同時也可帶進更多香港旅客前往台南,活絡兩 地觀光往來。

華航的台南-香港線提供每週3班次服務,以波音737-800型客機飛航,可搭載158位旅客。

華航集團目前提供桃園、台中、台南及高雄4座機場往返香港的航班,每週共達159 班,包含桃園88 班、台中 28 班、高雄 40 班及台南 3 班,是台-港航線中,擁有最多台灣航點的航空公司,提供旅客赴港洽商、旅遊更便捷舒適的服務。

為了慶祝首航,華航的台南-香港航線提供促銷價格,旅客並可搭配選擇不同航點進出;同時華航也推出台南出發香港2天1夜的促銷行程,共有50家香港飯店可選擇,力拼暑期觀光商機。

華 航指出,開航台南-香港航班,除滿足台南旅客需求,同時香港及中國華南地區赴台旅遊之旅客,也可經由台南機場前往嘉南地區旅遊或洽商;目前華航與台南地區 14 家 3 至 5 星級飯店與特色旅館合作,推出台南3天2夜行程,透過新航線的服務,希望吸引更多旅客來台南觀光。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環境解說八原則(實務一)

美國環境解說之父 「環境解說」八原則

「美國環境解說之父」費門.提爾頓Freeman Tilden,在1957年所出版的《解說我們的襲產》中,即為「環境解說」提出8項解說原則,可做為掌握解說內容的關鍵要素:

(1)第一手經驗—解說時,必須運用第一手資訊豐富解說內容,透過 自身體驗過的經驗,將訊息栩栩如生的傳達給遊客,增加生動性。例如,講述「泥火山豆腐」時,可以將親體驗製作的過程趣味及品嚐後的滋味感受,藉由自己的經驗口吻來與遊客分享,而非只是從「聽說」的角度傳遞資訊。

(2)引領遊客親身體驗—單方面解說無法讓遊客有參與感,因此適時 引領遊客親身體驗,用心感受、用手觸摸、用眼欣賞、用耳聆聽、用鼻品聞。譬如,「如果是你,會怎麼做?」「深呼吸後你有聞到火山泥的味道嗎?」,加強印象、獲得真實感。

(3)將歷史帶入實際的生活—成功的解說是瞭解關心遊客的需求,內 容可嘗試將歷史、生活、遊客經驗帶入實際解說中,觸發遊客熟悉的回憶,豐富了遊客的遊憩體驗,帶給遊客鮮明的體驗印象。例如,在「赤柯山」可以帶入金針產業的歷史發展,和千噸龜的形成及傳說趣聞。

(4)將解說與遊客經驗相結合—解說前必須瞭解遊客的相關背景,適 時運用類似經驗結合遊客熟悉的事物來強化遊客印象。例如,年紀較大的遊客,則對於早期農業社會的開墾史較有興趣;年輕遊客則對DIY體驗有濃厚興趣,可以此方向引導解說。

(5)關心遊客需求—以輕鬆、歡樂、幽默的氣氛分享豐富且簡單易瞭 的知識內容,淺顯有趣地將主題表達出來,可以拉近與遊客的距離,提升遊客興趣,達到解說認識之目的。進行解說時,要瞭解觀察遊客間的異同和偏頗行為,避免資源遭受破壞;若發現遊客破壞環境資源時,可用激勵、暗示、舉例或引導的方式使遊客產生自我尊重、愛惜資源的觀念。例如,先舉例說明之前的團體因錯誤行為,導致嚴重後果,耗費相當大的社會成本修復,以暗示法預防並糾正遊客行為。

(6)將片段資訊組合成解說內容—解說不是將資訊本身直接反映,因 過於艱深嚴肅的專有名詞會讓解說扣分,而是經過吸收、擷取、組合後,解說者用自己的語言將正確、精彩的內容畫面傳達給遊客,促使遊客體會瞭解大自然或人文史蹟的真實內涵。例如,解說「利吉惡地」時,應思考如何以口語化的解釋介紹地質及外貌特性,讓遊客瞭解此地形為何稱「惡地」。

(7)解說需要知識及研究做後盾—解說內容須依據實際狀況不斷地修 正或新增內容,並利用針對特色資源加以研究和研讀相關論述,定期更新資訊,掌握縱谷景點最新狀況及本處動態發展,豐富自我專屬的知識庫,增加解說功力。

(8)視對象的不同改變解說方法—遊客素質的差距使得解說方法有極 大差異,因此針對不同對象、國籍種族、年齡性別、教育程度、職業文化的遊客,要提供不同的解說題材與方式。同時,注意不同國情的稱呼問題,例如,不可以「小姐」稱呼大陸旅行團中的女性遊客,避免造成雙方誤會。中立態度處理爭議題材也是非常重要的觀念,當面對具爭議性的解說題材(如國家認同、政治議題、歷史真相),須以中性誠懇的詞語解釋說明,淡化個人色彩,並尊重遊客的不同意見,把是非對錯留給遊客自己思索評論。

原住民14 族(觀光資源)

台灣是一個位於亞洲太平洋的美麗島嶼,居住著各種族群,其中原住民族約有52萬人,佔總人口數的2﹪,目前,經台灣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以及撒奇萊雅族及賽德克等14族,各族群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也是獨一無二的美麗瑰寶。

阿美族:阿美族分佈在中央山脈東側,立霧溪以南,太平洋沿岸的東台縱谷及東海岸平原,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極少數居於山谷中。

泰雅族:泰雅族分布在台灣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地區。

排灣族:排灣族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北起大武山地,南達恆春,西自隘寮,東到太麻里以南海岸。

布農族:布農族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一千至二千公尺的山區,廣及於高雄縣那瑪夏鄉、台東縣海端鄉,而以南投縣境為主。

卑南族:卑南族分布於台東縱谷南部。

魯凱族:魯凱族分布於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鄉及台東縣東興村等地。

鄒族:鄒族主要居住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亦分布於南投縣信義鄉,以上合稱為「北鄒」;而分布於高雄縣桃源鄉及那瑪夏鄉兩鄉者,稱之為「南鄒」。

賽夏族:賽夏族居住於新竹縣與苗栗縣交界的山區,又分為南、北兩大族群。北賽夏居住於新竹縣五峰鄉,南賽夏居住於苗栗縣南庄鄉與獅潭鄉。

雅美族:雅美族分布於台東的蘭嶼島上的六個村落,為台灣唯一的一支海洋民族。

邵族:邵族分布於南投縣魚池鄉及水里鄉,大部份邵族人居住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少部分原來屬頭社系統的邵人,則住在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

噶瑪蘭族:噶瑪蘭族,過去居住於宜蘭,目前遷居到花蓮和台東。

太魯閣族:太魯閣族大致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份的卓溪鄉立山、崙山等地。

撒奇萊雅族:撒奇萊雅族的聚落主要分佈於台灣東部,大致在今日的花蓮縣境內

賽德克族:賽德克族的發源地為德鹿灣(Truwan),為現今仁愛鄉春陽溫泉一帶,主要以台灣中部及東部地域為其活動範圍,約介於北方的泰雅族及南方的布農族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