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阿里山森林鐵路嘉義至奮起湖自103年1月28日正式復駛營運

        阿里山森林鐵路現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所有。原由林務局屬下的嘉義林區管理處經營,2008年6月19日至2010年3月22日間曾以OT(委外經營)模式轉由宏都阿里山公司經營(不過宏都另外併入沼平車站、北門車站站區開發案,統稱為BOT模式)。委外經營契約終止後,由嘉義林區管理處收回自營。 為了長期發展,臺灣鐵路管理局自2013年5月1日起協助阿里山林鐵的營運工作,預計2016年全面移交台鐵經營。
       阿里山森林鐵路,一般多簡稱為阿里山林鐵、「阿里山小火車」,為臺灣唯一仍在營運的高山林業鐵路系統,各路線皆位於嘉義縣市境內。該鐵路乃是日治時期為了將阿里山林場產出之林木向外輸送而建設;整個系統主要有一條起點自嘉義市嘉義車站、終點在嘉義縣阿里山鄉阿里山車站的主線(又稱阿里山線),以及眾多遍佈阿里山山區的木材搬運線所構成。今日開放客運的部分,包括主線及其附屬區間的「神木線」、一條早期搬運線「眠月線」、一條為觀日而修築的「祝山線」。阿里山林鐵尚有幾條供林場作業用的支線,統稱為「林場線」,不過幾乎已經停用廢棄。
        在台灣,阿里山森林鐵道曾數次被冠上一些耀眼卻未證實的頭銜。自1986年與大井川鐵道締結為姐妹鐵路之後,諸如「世界三大登山鐵道之一」等頭銜開始陸續出現。到了1990年,林務局森林育樂組重新定義「世界三大登山鐵道」之後,連「世界三大僅存的登山鐵道之一」此一頭銜也開始出現在各大媒體,絲毫不知此說法有著考證不清的疑問存在。此類頭銜的來源可能是「世界登山鐵路三姊妹」之轉化。
        2002年,文建會完成世界遺產潛力點評選後,為了完成國際說帖,此類頭銜的來源才正式引發質疑:2003年由台灣知名鐵道學者蘇昭旭率先提出更正,事實上,根本沒有一個具足夠國際公信力的單位曾公佈或宣稱阿里山森林鐵路為三大僅存的登山鐵道,而目前仍在運行的山嶽鐵道僅計瑞士一地便至少有十七條。而無論是臺灣媒體所指稱的三大登山鐵道中之另兩條鐵道(日本大井川鐵道、瑞士BRB登山鐵路),抑或是1993年7月8日由林務局森林育樂組公佈三大說法(阿里山森林鐵路、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及智利與阿根廷的安地斯山橫貫鐵路),三大登山鐵路之頭銜皆僅於台灣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