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

研究台灣原住民的第一人: 伊能嘉矩(觀光資源)

原住民,指的是大量漢族人移民台灣前已經在台灣居住的人,在語言和文化上屬於南島語系(Astronesian)。原住民語言中最多的意涵代表的是指「人」。
明朝陳第《東番記》稱台灣原住民為「東番」,清朝治理台灣時將是否繳納稅賦及漢化程度將台灣原住民區分為「生番」與「熟番」,日本治理台灣後,伊能嘉矩首度提出「台灣原住民分類體系」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研究與探索後,將台灣原住民區分為「平埔族」與「高砂族」,其中高砂族又細分為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 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雅美族、賽夏族、鄒族等九族,後來國民政府遷移台灣之後沿用了日本的分類。
台灣原住民目前總共有十四族,分別為:阿美族、達悟族、賽德克族、泰雅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夏族、邵族、鄒族、卑南族、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 噶瑪蘭族。這十四族中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社會結構、文化、風俗習慣和語言,原住民見證了台灣歷史外還是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寶藏之一,更是台灣發展觀光產業 重要資產。目前原住民人口數佔了台灣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二,約四十九萬人左右。
其中阿美族的人口數約有十八萬人左右,是所有原住民族中人口數最多的一族;泰雅族目前人口數約八萬多人,是所有原住民族分布地區最廣的一族;撒奇萊雅族的人口數約為六百多人,為所有原住民族人口數最少的一族。第十族為邵族、第十一族為噶瑪蘭族、第十二族為太魯閣族、第十三族為撒奇萊雅族、第十四族為賽德克族。
目前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園區的有九族文化村以及位於屏東的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想參觀博物館則有位於台北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