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卡式臺胞證相關資訊

中國大陸自2015年7月1日起取消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簡稱台胞證)加簽,且自2015年7月6日起試點受理2015版電子台胞證(簡稱卡式台胞證)申請。
今後申辦和使用台胞證會有哪些改變?
Q1:申辦台胞證管道有哪些?
A1:取消簽註(加簽)和啟用卡式台胞證後,申請辦理台胞證的管道不變。
從台灣、港澳申請到大陸的民眾,可向大陸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委託的單位(例如香港中國旅行社、澳門中國旅行社)申請。
沒有台胞證就直接到達設有辦證機構的大陸43個口岸(機場、港口),可以直接申請一次出入境有效台胞證。
在大陸的台灣民眾可就近向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台胞證。
Q2:7月6日以後,在哪裡申辦會核發卡式台胞證?
A2:辦證服務單位(例如香港中旅、澳門中旅)7月6日起停止受理現行本式(紙本)台胞證的申請。
也就是說,雖然是試點,但多數台灣民眾新申請或換發,將拿到2015版的卡式台胞證。除非是已經在大陸境內、但不在試點的福建等單位申請補發或換發,則仍會拿到紙本台胞證。
Q3:現行紙本台胞證可以用到什麼時候?
A3:卡式台胞證啟用後,仍在有效期內的紙本台胞證可以繼續使用(無須辦理簽註),持證人也可以向試點單位申請換發卡式台胞證。
Q4:新舊版台胞證的證件號碼會改變嗎?
A4:5年有效台胞證「一人一號,終身不變」,不管是哪個版本的5年有效台胞證,只要是簽發給同一人,證件號碼前8碼都是一樣的。2015版卡式台胞證會在證件背面為曾經辦理過舊版台胞證的持證人提供曾持證加註。
但一次有效台胞證有效期短(僅3個月),使用的是流水號。
Q5:進出大陸海關有自助通關嗎?
A5:卡式台胞證是參照國際民航組織DOC9303 TD-1旅行證件標準設計製作,可以用資訊系統自動讀取。台灣民眾向大陸邊檢機關申請自助通關備案後,可自助通關;先前已辦理自助通關備案者,在換領卡式台胞證後,可繼續經自助通道通行。
民眾申請卡式台胞證所需的證件、費用和辦理天數都和紙本台胞證一樣,要有相片頁的護照影印本、身分證正反面影印本及2吋彩色白底、6個月內近照1張,5個工作天,費用1300元。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日月潭的阿婆茶葉蛋

        每一個遊覽日月潭的人,大概都會吃一顆玄光寺碼頭有名的鄒金盆老阿媽茶葉蛋。
       據說民國38年,老蔣總統退轉臺灣以後經常和宋美齡去日月潭散心,一方面散心,一方面思考國家大事。當然每次去了日月潭,一定都會清場戒嚴。有一次宋美齡覺得有點餓,一時也沒什麼吃的,於是衛兵找來了一個賣茶葉蛋的小姑娘,買了茶葉蛋。宋美齡吃了茶葉蛋挺高興的,老蔣總統就特許了這個賣茶葉蛋的小姑娘以後專門在日月潭賣茶葉蛋。幾十年過去,鄒姑娘都已經變成老阿媽,孫女也長大了,她卻一直還在日月潭賣茶葉蛋。她的茶葉蛋主要用香菇和紅茶做輔料,用本地雞蛋熬煮6小時以上,絕不馬虎了事。如今老蔣早已故去,老阿媽的茶葉蛋卻越賣越紅火,據說她已經買了好幾棟房子...。
        茶葉蛋之作法:紅茶、花椒、八角、川芎、香菇、醬油、鹽及少許黑糖。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導遊練肖話

  • 出門下大雨,這叫貴人出門招風雨。
  • 道佛(台語:著猴)。
  • 早起鳥兒有蟲吃,早起蟲兒被鳥吃。
  • 我們的反應要舉一反三。反五反六,觸類旁通。外行人說這叫做練肖話,練肖話才不會讓自己起肖。
  • 請教台語叫禽鳥。你要請什麼鳥。 五色鳥,全方位的鳥。八色鳥比五色鳥更珍貴,八面玲瓏。
  • 我們是一群熱愛自由與冒險的專業人士,在古代這樣的人稱為先驅者,在 現代,你的名字叫「導遊」。各位知道中國第一個導遊是誰嗎?孔夫子。中國第一個帶著七十二個下線,周遊列國,一邊講述各國的文化歷史及經書。一邊遊歷。我們賣的是三廣水塞(山光水色)。他賣兩個字:仁愛。最後剩下 一個字;吾道一以貫之。
  • 沒關係有病找中醫,不好找西醫,醫到頭 Ki..Ki。
  • 祝您一路順風(不要是颱風)!
  • 0800-956-957 你爸很無聊很有錢(台語)。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台北故宮「翠玉白菜」的傳說

        「翠玉白菜」的來歷,相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候每到進貢珍品給朝廷大官及皇上的節期時,各地知府便會下鄉尋訪,要百姓們呈現奇珍貢品。如果老百姓出的珍品中選,除了會得到重重賜外還會聲聞鄉里,是一件極為光宗耀祖的大事。
        相傳有一年,雲南某知府大人來到大理查訪,老百姓們便把貢品陳列在路旁其中有個老人擺了一塊不起眼的褐色石頭在路邊。雲南知府大人看到了,甚為惱怒地說:「是誰擺這個毫無價值的石頭?莫非存心羞辱本官?」於是吩咐來人把那石頭的主人到牢裏去。隔年,雲南知府大人再來尋寶時,又見到了那塊石頭,於是再吩咐來人把石頭主人的兩手打斷,叫他以後搬不動石頭。.....到了第三年雲南知府大人又來尋寶了,結果他又看見了那塊石頭,這下子知府大人真是火大了,終於按耐不住的說:「把那個人拖去斬了!」,這時候那石頭主人求饒的說:「大人饒命!大人饒命!請給小民一年時間,小民到時必定把它雕刻成一個作品,使大人滿意;若是沒有成功,到時小民一定把自己的頭顱獻。」雲南知府大人聽了後,於是暫且饒了他一命。
       隔年,雲南知府大人來到此地,在那石頭主人面前,赫然發現一顆栩栩如生的「翠玉白菜」!才知原來這顆褐色的石頭,內藏著青白色的玉,而眼前這個老人就是一位玉匠高人。雲南知府連忙向他賠不是,也取得了玉匠的寬恕。而這顆「翠玉白菜」,終於流傳於世,並成為人見人愛的藝術瑰寶。
        對於有關「翠玉白菜」身世的傳說,至今仍眾說紛紜。其中,就有與慈禧太后相關的。有人說這件稀世的國寶是從慈禧墓中盜出的。那是在1928年春夏之交,北伐戰爭已進入了尾聲。就在此震驚中外的東陵盜寶案發生了。軍閥孫殿英率領的士兵,轟開了清東陵一道道緊閉的墓門。數不勝數的東陵珍寶被孫殿英的士兵洗劫一空。據「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死後,身邊還放有一件極其名貴的珍寶就是「翠玉白菜」。所以後來有人猜測,現在收藏在臺北故宮中的「翠玉白菜」,就是清東陵慈禧棺槨中存放的寶物之一。
        關於「翠玉白菜」的身世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根據有關史書記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件「翠玉白菜」,並非來自清東陵,而是來自清朝的皇宮,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故宮。在北京故宮工作了二十多年的那志良老人,就見證了這歷史的一幕。 
        那志良,是北京宛平人,1925年1月入故宮,曾相繼參與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收、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故宮文物南遷和運台等工作。他一生研究玉器,曾著有「故宮四十年」、「中國玉器」等作品。那志良老先生在1949年1月的時候,到了臺灣,又在臺北故宮工作了三十多年。他曾在「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一書中寫道:「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開始著手整理故宮銅器、瓷器、玉器、繪畫等物品。而自己正好負責的是玉器的整理工作。」在書中,那老先生很風趣地回憶了他在北京故宮第一次見到「翠玉白菜」時的情景。那老說,那件著名的「翠玉白菜」剛從宮裡提來的時候,是種在琺琅花盆裡的,在它的旁邊還種了一棵小靈芝。在提到庫房的時候,有專家就認為,這是一件頂好的物件,可是被種在了琺琅花盆裡,旁邊還配上了靈芝,實在是太不匹配了。.....後來齋宮成立了玉器陳列室,「翠玉白菜」就被選為展品。專家們決定將花盆與靈芝都留在庫,單獨將「翠玉白菜」進行展出。想不到,此舉竟然使「翠玉白菜」一舉成名。從此,國寶「翠玉白菜」開始聞名於世,一直享譽外。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端午佳節快樂,多多指教的拉!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端午佳節快樂!
俊哥、莫里克斯,「小廖」印了新名片!
請各位好友、親戚五什...多多指教的拉!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文昌帝君的故事

        五文昌,又稱「五文昌夫子」、「五文昌帝君」,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明:「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文衡帝君」。相傳此五神皆有護持文運之職能, 而成為士人學子敬奉的對象,故合稱「五文昌」。
        中國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可見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行。文昌君又叫文星或文曲星。祭拜文昌帝君為清代官方重要的祀典之一,在縣府、學校都設有文昌祠,為士子文人會文之所。除了文人之外,舉凡與文書相關的行業,例如:書籍、文具、製紙業、刻字、印刷等業,都是以文昌帝君為行業神。
       文昌帝君的誕辰是陰曆二月初三,據說文昌帝君出生於西蜀越巂,誕生時有一道祥光照亮整個屋子,且五彩雲籠罩整個村莊,鄉民看到這種情形,紛紛說他是貴人轉世的,是個好預兆!文昌帝君的父親叫張叟,快六十歲了才得到這個兒子,心裡十分地開心,因為這個孩子得來不易,於是就把文昌帝君取名為張亞子。文昌帝君從小就比一般的孩子還要成熟,不愛玩,卻很喜歡讀書。有一年,家鄉乾旱,民不聊生,村民想了許多辦法,卻始終無法解決問題。文昌帝君不忍看見村民陷於困境,想起自己在夢境當中,曾經擔任過水府判吏的職位。於是當天晚上,他就在夢中下令下雨。隔天果然天降甘霖,解除了這一場旱災的危機。
        文昌帝君他們家後來遷徙到七取山(四川省梓潼縣),他事母極孝,但是在當官時不幸戰死,百姓懷念他立了一座廟,把他當作「雷神」拜。因為靈驗異常,百姓有求必應。當時科舉制度的興盛,每逢考季,讀書人赴京趕考都會到廟裡拜拜求金榜題名,以後他逐漸從「雷神」 就演變成「梓潼神」,主掌科場命運讀書人的功名利祿,凡是讀書人不管舉人、秀才、貢生、竟生及私墊的老師在這天都要準備供品至文昌廟裡祭拜,除了祈福最大的目的就是感恩。只要考試這個制度還存在,文昌帝君永遠是香火鼎盛的。
        明代在浙江省有一文人叫商輅,有一天夜裡商輅夢見自己跪在文昌殿前, 看見供桌上擺著筆墨紙硯、一盤花生和一些糖。文昌帝君一直看著他微笑卻不說話,突然文昌帝君手朝供桌一揮,花生自動去殼飛入糖中,而花生糖瞬時化成數頭牛朝他飛奔而來,商輅此時就清醒了過來。商輅醒來之後,他請人幫他解讀夢中的景象。筆墨紙硯和花生是為妙筆生花的比喻,花生糖化成數頭牛朝他奔來則是比喻智慧的象徵。
        商輅聽完解夢的結果非常驚喜,就吩咐家人取米榖和麥芽糖一起攪和,再加入花生熬成硬糖,最後請人作牛形狀的模具,把糖變成有牛形狀的花生糖,而「軋」字有花生的含意在其中,因此商輅把這種有牛形狀的花生糖取名為牛軋糖。另外「軋」字本來讀取 一ㄚˋ,現今為方便大眾讀取乃將一ㄚˋ改成ㄓㄚ。 
        商輅創製牛軋糖後,同一年去參加鄉試、會試、殿試都連中第一名,就是我們所謂的三元。商輅為明代 89 名狀元中唯一三元及第的人。商輅為了感念文昌神的保佑, 就製作了大量的牛軋糖赴文昌殿祭拜答謝文昌帝君。祭拜之後,就把牛軋糖分給大家品嘗。因為牛軋糖香醇有勁而廣為流傳,後來因為把糖製作成牛的形狀不容易,於是大家就把糖直接切成長塊狀,就是現今大家看到的牛軋糖形狀。 



2015年5月16日 星期六

熱蘭遮城壁鎖遺跡

       西方傳統建築的「壁鎖」即是一種強化紅磚承重墻與楹仔之間結合處固著力的方法。三百多年前,17世紀初葉荷蘭人曾經將此歐洲的建築技術引入台南地區。
       壁鎖又稱「鐵剪刀」、「鐵鉸刀尺」 、「鐵家刀」指山牆兩端S形的鐵構件,這是一種主要用來固定橫樑,並兼具裝飾與避邪作用的建築零件,今天在臺灣只有臺南較常見到。 
       壁鎖外露的橫鐵正中央有一長約三台尺的圓鐵棒,將其打入橫樑中,使磚壁與樑木緊緊相扣,地震時樑木便不易脫落。而壁鎖外部的橫鐵則有T、S、 W等形式,其中以T形的兩邊通常往內勾, 如剪刀一般,因此而得名。